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
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,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。有一位家長的兒子,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,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。也在那時開始,見識到甚麼叫做「怪獸家長」!
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,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,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,而筆者就乏善足陳。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「搞東搞西」,創作出很多遊戲,自得其樂,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,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。從來,孩子快樂,就是我對他的祝願。
但漸漸地,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,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,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,令原本相信「順其自然」那一套的筆者,都開始焦慮起來,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、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!
於是,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,但所遇到的反抗,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。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,雖然報的課程不多,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。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,於是又問自己:「對孩子而言,甚麼才是最重要呢?雖有滿身學問,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;抑或是一個活潑、開朗,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?」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,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。
最後,筆者決定不再「強迫」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。就這樣「let go」,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,他會在適當的時候,告訴我想學甚麼,甚至參加中文補習。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,在不知不覺中,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,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,都無往而不利。
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,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,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,而是理所當然的;就算是不情不願,都一樣要做。但是,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反映給我們知道,他們很辛苦,他們接受不來!問題是,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?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,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,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,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,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,還有是孩子的人生!
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羅偉柏博士
小朋友嗲聲嗲氣向你撒嬌,或用BB仔般的聲音向你要求不同東西或要你陪他玩耍,作為家長會有甚麼反應?會覺得小朋友很麻煩?抑或覺得小朋友在裝神弄鬼,毫不正經?
但為甚麼小朋友會撒嬌呢?研究指出,成人對撒嬌的聲音是特別敏感,更容易捉到成人的注意力。 而小朋友向父母撒嬌,有可能是那一刻他特別需要你關注。成人的生活有時真的太忙,會忽略了他們,所以小朋友見到父母時便會撒嬌。
而另一個可能性便是小朋友可能很累或有無力感時, 都會出現一些撒嬌或扮BB的情況,這些行為在成長階段都是十分平常。
當小朋友向父母撒嬌時,家長可以如何回應呢?其實當我們明白孩子撒嬌的可能性後,我們就知道其實他們並不是在裝神弄鬼,或特意激怒家長。家長可以嘗試坐下與孩子聊聊天,了解一下他的需要,尤其是當小朋友撒嬌是因為他很累時,我們可以一些言語協助他們表達自己。例如問問小朋友:「你覺得怎樣啊?」 「你是不是很累?」「有甚麼我可以幫到你?」
當然你也可能想減少小朋友的撒嬌行為,你可以嘗試多點鼓勵他們,用適合他們年齡的言語和行為, 多讚賞和肯定他們。千萬不要在他們撒嬌的時候,責罵或取笑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