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
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,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。有一位家長的兒子,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,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。也在那時開始,見識到甚麼叫做「怪獸家長」!
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,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,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,而筆者就乏善足陳。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「搞東搞西」,創作出很多遊戲,自得其樂,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,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。從來,孩子快樂,就是我對他的祝願。
但漸漸地,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,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,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,令原本相信「順其自然」那一套的筆者,都開始焦慮起來,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、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!
於是,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,但所遇到的反抗,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。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,雖然報的課程不多,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。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,於是又問自己:「對孩子而言,甚麼才是最重要呢?雖有滿身學問,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;抑或是一個活潑、開朗,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?」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,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。
最後,筆者決定不再「強迫」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。就這樣「let go」,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,他會在適當的時候,告訴我想學甚麼,甚至參加中文補習。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,在不知不覺中,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,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,都無往而不利。
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,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,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,而是理所當然的;就算是不情不願,都一樣要做。但是,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反映給我們知道,他們很辛苦,他們接受不來!問題是,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?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,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,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,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,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,還有是孩子的人生!
撰文:兒童發展心理學專家梁嘉敏小姐
DHA 只是供應孩子腦部發展的養分,要孩子變得聰明,大腦必須得到適當的鍛鍊。筆者今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腦袋鍛鍊小遊戲,十分適合2歲至就讀小學的兒童呢!
1.迷宮或找不同等腦圖練習
雖然迷宮和找不同等腦圖練習是我們小時候的玩意,但到了這個年代,它們依然是孩子的良師益友。腦圖練習除了迷宮、找不同外,還有很多不同的模式,總之凡是需要孩子觀察和專注地完成任務的圖像遊戲,均屬於腦圖練習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Wally(中譯《威利在哪裡?》),它就是世上其中最受歡迎的腦圖遊戲。
其實腦圖遊戲不一定需要購買,也不一定印在書本上,我們在家中也可輕易製作腦圖遊戲。例如家長可以在一堆雜物中放兩顆瑞士糖,那孩子一定會很用心地找出來呢!
2.收拾家中物件 並把物件分類
其實日常生活上不同的環節,也是鍛鍊腦筋的大好機會,例如收拾和分類。把物件有條理地分類,不單能提升孩子的組織能力,更能發揮孩子的創意。有時孩子的分類方法可能跟我們成年人不同,不過也不無他們的道理,家長不妨問一下孩子為甚麼會這樣分類,你便會發現原來孩子的觀察力可能比你更強,他們會用他們觀察到的細節作分類,所以家長不應要孩子根據成年人眼中的分類方法,以免打擊他們自我解難的主動性。
你可能會問,我家孩子不喜歡收拾物件,那該怎麼辦呢?在孩子還未養成收拾家中物品和分類的習慣時,一定要從遊戲開始,以提升孩子花氣力去完成「使命」的動機。例如可以舉辦「房間鬥整齊比賽」或「阿四日」,讓家庭成員互相幫大家執房等活動,以鼓勵孩子收拾和分類,也可以鍛鍊一下「腦力」!
3.考記憶遊戲
坊間有很多記憶遊戲卡,例如把十數張牌反轉,輪流翻開兩張,如果翻開了相同的卡牌,便可以拿到自己手上。另外,坊間亦有些繪有不同物件的圖卡,家長可將它們打開排成一行,讓孩子看了然後反轉,再問孩子某一件物件在哪一張卡上。這些均是很好的記憶力遊戲,成年人或孩子更可以發揮更多創意,變換一下玩法以增加趣味性。
除了記憶遊戲卡之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記憶遊戲,例如我們可以叫孩子找出一些他們曾經見過你放在哪裡的物件,或者可以叫孩子自己收起一些物件,然後在一段長時間後找出來等等。
總結而言,要訓練孩子的腦力和智力其實一點也不難,只要花一點心思,發揮一下創意,很多生活中的細節也是讓孩子動腦筋的機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