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園地

父母關係與孩子身心健康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

 

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,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。有一位家長的兒子,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,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。也在那時開始,見識到甚麼叫做「怪獸家長」!

 

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,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,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,而筆者就乏善足陳。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「搞東搞西」,創作出很多遊戲,自得其樂,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,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。從來,孩子快樂,就是我對他的祝願。

 

但漸漸地,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,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,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,令原本相信「順其自然」那一套的筆者,都開始焦慮起來,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、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!

於是,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,但所遇到的反抗,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。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,雖然報的課程不多,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。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,於是又問自己:「對孩子而言,甚麼才是最重要呢?雖有滿身學問,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;抑或是一個活潑、開朗,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?」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,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。

 

最後,筆者決定不再「強迫」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。就這樣「let go」,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,他會在適當的時候,告訴我想學甚麼,甚至參加中文補習。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,在不知不覺中,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,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,都無往而不利。

 

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,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,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,而是理所當然的;就算是不情不願,都一樣要做。但是,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反映給我們知道,他們很辛苦,他們接受不來!問題是,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?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,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,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,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,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,還有是孩子的人生!

父母關係與孩子身心健康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

 

每當有孩子出世,都會為家庭帶來轉變。很多時候,父母因忙於照顧及管教子女,都會容易忽略自己婚姻生活的質素,久而久之,夫妻生活變得只剩下一堆責任和壓力。筆者曾經聽過一位朋友說,他每天下班回家,都是流水作業式地替子女檢查功課,督導孩子溫習,太太則照顧他們的飲食和作息,到了夫婦倆可以休息的時候,往往已是夜深,即使還有餘力和太太談上幾句,說的都只是子女的學業成績和表現。有時甚至連自己休息的時間尚且不夠,更莫說要關心和回應配偶的需要。

 

很多婚姻關係出現困難的夫婦,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他們關係出現問題,是由子女出世後開始。一般人會認為,這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和教育方法不同,又或在培育子女的角色和責任上分配不均,而導致關係的衝突。然而,絕大多數的夫婦卻表示,他們不一定要對方認同自己的想法或做法,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他們面對育兒及各種生活壓力時,往往因為感受不到配偶的重視、支持和接納,以致雙方都陷入孤單和無助的境況,漸漸地破壞彼此間的信任和情感連結。

夫妻間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本是很平常和自然的事。但在育兒的過程中,父母容易重複以無效和具破壞性的方法,處理彼此的分歧,令關係不知不覺地形成負向互動循環。例如妻子會在丈夫面前抱怨孩子不聽話,甚至埋怨丈夫沒有幫忙分擔家事和育兒的責任,太太表達不滿的目的是希望丈夫明白自己的憂慮和困擾,並得到丈夫的支持和安慰。

然而,丈夫往往只能接收到太太的批評和指責,而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,他們或許會默不作聲,或是多番解釋和替自己辯護,期望得到太太的體諒和接納。丈夫愈解釋,太太就愈感到不被重視和明白,因而愈加指責。而太太愈指責,又會令丈夫愈感到無助,並愈加逃避和防衛。夫婦倆既是這負向互動循環中的一員,又是互動循環下的受害者。假如父母沒有及時正視和處理關係的僵局,不但會令問題持續和惡化,最終也可能會苦了孩子。

 

家庭和孩子的健康,建基於夫婦倆穩固的情感連結。因此,為了自己和孩子,不妨花多點時間孕育與伴侶間的愛情。只要父母婚姻美滿,孩子自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