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園地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、兒童遊戲治療師吳綺琴

 

記得兒子讀小一個的時候,筆者常常在接放學的站頭遇見同一群家長。有一位家長的兒子,巧合與我兒子同校又同級,所以我們漸漸熟稔起來。也在那時開始,見識到甚麼叫做「怪獸家長」!

 

她常問我的孩子參加了甚麼課外活動,因為她的兒子每天都參加不同課程,有時還要一天趕兩場,而筆者就乏善足陳。兒子自小喜歡在家裡「搞東搞西」,創作出很多遊戲,自得其樂,我亦看到他能掌握學校所學的東西,於是覺得沒必要再參加甚麼課外活動。從來,孩子快樂,就是我對他的祝願。

 

但漸漸地,當你身邊大部分的家長,聚集時都七嘴八舌地談論孩子學甚麼,考了甚麼級數的樂器及語文等,令原本相信「順其自然」那一套的筆者,都開始焦慮起來,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一個懶惰、不求進取和不為孩子將來打算的媽媽!

於是,筆者也開始為孩子報讀一些課程,但所遇到的反抗,卻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。由兒子讀小二至小四的幾年間,雖然報的課程不多,但母子也常因要他上額外的課外活動而起衝突。筆者不忍見兩敗俱傷的結果,於是又問自己:「對孩子而言,甚麼才是最重要呢?雖有滿身學問,但帶著一個不快樂的心境;抑或是一個活潑、開朗,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呢?」雖然筆者當時還未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,但仍相信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得到健康人生的最重要基石。

 

最後,筆者決定不再「強迫」兒子參加他不喜歡的活動。就這樣「let go」,反而給予空間讓他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,他會在適當的時候,告訴我想學甚麼,甚至參加中文補習。這些自決及為自己負責任的鍛鍊,在不知不覺中,成了兒子日後很寶貴的資產,無論在他求學或工作上,都無往而不利。

 

其實不少家長都像筆者當年一樣,在這競爭激烈的環境中,看見其他母親都做著同一樣瘋狂的事情,便不覺得那樣是瘋狂的,而是理所當然的;就算是不情不願,都一樣要做。但是,孩子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,反映給我們知道,他們很辛苦,他們接受不來!問題是,母親們又看不看到呢?如果家長的眼光短淺,只怕輸在起跑線上而焦慮不安,只顧為孩子營造短暫的競爭優勢,而忽略為孩子建立有利長遠發展的質素,那麼恐怕最後輸的不只是母子關係,還有是孩子的人生!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

 

人人都希望得到快樂,父母當然不例外。很多時候,父母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當下的需要和快樂,希望能換取子女日後的「幸福生活」。

 

大部分父母都明白,孩子將來的「幸福」當然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,然而很多家長都會認為,今天的不努力,必然會導致明日的失敗。加上社會氛圍都鼓吹「有做好過無做,做多好過做少」,甚至認為不做就是懶惰和被動等,結果令所有父母和兒童愈做愈多,也漸漸迷失了方向。

 

在網絡討論區中,筆者經常看到一些父母一邊批評社會及教育制度過分催谷兒童,扼殺他們的成長空間;但另一邊又無奈地每天督促著子女做各種各樣的練習,其無助和無力感顯而易見。父母所面對的矛盾和兩難是可以理解的,然而這些恐懼和焦慮,都會令父母容易錯過孩子給我們的啟示。

 

嬰兒呱呱落地,每天過著最簡單、直接和自然的生活。他們餓了便吃,吃飽便睡,睡醒就玩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,以及接觸身邊的人。開心的時候開懷大笑,傷心時就放聲大哭。孩子告訴我們,其實人的需要很簡單,只要能夠滿足這些需要,就會過得快樂。只是成年人的世界愈來愈複雜,人的慾望也愈來愈多,為了滿足那些慾望,成年人就連自己的需要都忘記了,因此變得愈來愈不快樂。最諷刺的是,我們還自以為懂得「幸福生活」的竅門,教導孩子怎樣得到快樂。

現今的社會充斥著成年人的焦慮和不安,人們都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,擔心安穩的生活受威脅。而作為父母的,就更憂慮孩子日後的生活。其實,孩子最懂得快樂的道理,因為他們本來就活得自然自在,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,父母希望孩子能盡早適應現實世界那被扭曲了的遊戲規則,不知不覺地被磨滅了他們本來的自然和童真。

 

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,假如父母能靜心觀察他們的生活,保持耐心,放慢腳步,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片刻,你或許會重新領悟到,快樂不在將來,而是在當下。